攪團,陜西關(guān)中一帶的一種特色美食。每當冬季到來,一提起攪團,心里頓時就會熱乎起來,一幅全家人圍在鍋前吃攪團的團圓畫面就會浮現(xiàn)在眼前。
攪團分蕎面攪團和玉米面攪團兩種,關(guān)中人尤其喜歡玉米面攪團。打攪團的玉米面要碾到最細,這樣打出來的攪團才滑溜、噴香。
打攪團也是有一定技巧的,以前在我們這里有一種說法:誰家娶的媳婦賢不賢惠,要看看她打的攪團滑溜不滑溜。因為從打出的攪團就能看出這家媳婦干活是否精細、心思是否細膩,是不是打理家室、居家過日子的能手。
打攪團前,首先需燒一鍋開水,待水燒開后調(diào)成小火,一只手抓一把加了少許調(diào)料的玉米面緩慢而均勻地撒入鍋內(nèi),同時另一只手拿著一根短搟面杖朝同一個方向快速攪拌。待到鍋中攪團稀稠適中,沒有一點小疙瘩和慢悠悠冒著小氣泡時,攪團也就成熟了。打攪團主要在一個“攪”字,老話說:“攪團要好,攪上百攪。”其實何止是百次攪拌,有時千次攪拌才能打出來一鍋好的攪團,越是多攪,打出來的攪團也就會越好吃。若是在玉米面里加入少許白面,這樣打出來的攪團就會變得更加筋道。
攪團的調(diào)料和配菜更是講究。一般是由白菜和蘿卜腌制的咸菜、酸菜組成,再加上油潑辣子蒜汁,這才算勉強過關(guān)。因此,母親每年冬季來臨之前,都會盆盆罐罐腌制各種咸菜和酸菜。
每到雪花紛飛時節(jié),攪團就是全家人最愛碎碎念叨的美食,這時候母親就會打上一鍋攪團,一家人圍坐在攪團鍋前,一頓團圓美味的“攪團盛宴”就此開動。聽父親說,自他小的時候吃攪團就沒有用過碗,一直都是全家人圍坐在攪團鍋前吃,這樣才有團團圓圓吃攪團的氛圍。
開吃了,首先把各種配菜夾到攪團中間,再在配菜上澆上兩三勺油潑辣子蒜汁。然后,每人手里拿把小勺子圍坐在鍋邊順著鍋沿輕輕地從表面刮著吃。熱氣騰騰蘸著蒜汁、咸菜、酸菜的攪團一進到嘴里,酸、辣、咸、香等各種味道瞬間充斥味蕾,輕輕咀嚼兩下順著喉嚨滑下,一股暖流如血液般流遍全身,猶如嗜酒如命的酒鬼一口老酒下肚一般,在這寒風(fēng)刺骨的冬季里,舒坦之極。吃攪團時不能太急,容易燙傷嘴和食道,但也不能吃太慢,吃太慢攪團涼了也就沒有了吃攪團那種暖呼呼的感覺。待到這一鍋攪團吃完時,對我來說真正的美味才剛剛來臨,最下面那一層“鍋巴”才是我的最愛,雖然此時早已吃得滾瓜肚圓,但這最后一口美味必須品嘗。均勻地撒上配菜、抹上蒜汁,輕輕地用小鏟子把“鍋巴”鏟下來,卷成卷,一口下去筋道、噴香。
猶記得奶奶在世時,很愛攪團的另一種吃法:燴攪團。那時每次吃攪團母親都會提前為奶奶舀出一碗,以備第二天早上做成燴攪團當成奶奶的早餐。燴攪團必須得讓攪團晾上一夜,第二天把凝固的攪團切成豆腐塊,用滾燙的開水一燴,上面撒些韭菜和蔥花,加上調(diào)料,最好再配上半勺大肉臊子,這就是一碗地地道道的“關(guān)中燴攪團”。冬天寒冷的早晨,吃上一碗燴攪團,身子就會暖和起來,因此一般上了年紀的老年人都愛吃。
自從奶奶走后,家里已沒人吃燴攪團了,最近兩年,母親卻越來越愛吃燴攪團。我才漸漸明白,母親也慢慢步入老年人行列;而我,也已為人父,成為了家里的頂梁柱。
攪團、餃子、湯圓等美食,不僅僅是因為好吃而深得人們喜愛,更多的是寄托在它們身上的闔家團圓情懷。
|
陜公網(wǎng)安備 61058102000140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