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冬臘月,冷風瀟瀟。今年冬天我把家里的暖氣打開了。奶奶聽到壁掛爐發(fā)出“吱吱”燃燒的聲音,心疼的說,這又得要多少錢呢,還是不如農(nóng)村家里的土炕好,一把柴禾就解決問題了,住到城里真的花費太大了。
過去在老家農(nóng)村,每家最少都有兩個大土炕。我只記得那年,家里的新房剛蓋好。爺爺和大伯、父親就忙著在地深層取出紅土,拉到打麥場,拌上長長的麥秸稈。然后爺爺讓我脫掉鞋子,挽起褲腿,我踩著土泥,父親拿鐵掀攪拌,直至將秸稈和土泥踩得均勻光滑。父親擺好制作泥方坯的木制模具,大伯用鐵锨將泥鏟到模具中,在我們辛勤的汗水中,一個個方坯平整地躺在打麥場上,父親每隔一兩個小時,把方坯用磚塊砸一遍。經(jīng)過幾天的爆曬,方坯就可以翻起來了,曬干后的方坯結(jié)實耐用,它的作用就相當于蓋樓房的蓋板一樣。然后,父親找來了村里的泥水匠,用磚頭壘砌個炕沿,里面填上半截干土,再用胡基(方言:土疙瘩)擺上十幾個支撐的腿子,把方坯平整的鋪在上面,抹上泥坯,撒點白灰,覆蓋上麥秸稈??谎厣嫌袀€方形土炕口,炕里邊有個煙筒直通屋頂。然后柴禾在下面燃燒幾天,農(nóng)村土話說就讓土炕出汗。幾天以后,打掃干凈土炕,鋪上席子,被褥,土炕就算建成了,因為有了土炕才有了家的溫馨和幸福。
這時候,奶奶早就在老家的后院,堆積了一大堆玉米苔、玉米桿、棉花桿等各種農(nóng)作物的秸稈。過去人們把莊稼收完后,所有的秸稈都不會浪費,它們都是燒土炕的最好原料。
那些年,我總能看到奶奶在炕沿下填柴禾、燒土炕。平時我們回到家里,土炕總是溫熱的。吃飯的時候,我們?nèi)易诳簧?,土炕上放個小方桌,小米稀飯,酸菜紅薯,蒸汽繚繞,清香滿屋。外面寒風凜冽,我們在土炕上吃得大汗淋漓。那種其樂融融的氛圍,總是那樣暖人心脾。
一放假回到老家,一樣的土炕,一樣的圍在炕上吃飯,吃完后我就和姐姐、妹妹、弟弟們一起在炕頭上玩耍打鬧。這時候奶奶就大聲訓斥開了,“別跳,小心別把炕跳塌了。”奶奶說完后我們就不跳了,但是第二天晚上,如秋風過耳般的又忘記了,繼續(xù)歡蹦亂跳,土炕帶給我們許多快樂。別人家的土炕有過坍陷,但是印象中我家土炕從來沒有發(fā)生類似的事情,也許是爺爺和父親做的方坯耐用吧。
那些年父親和母親在企業(yè)工作,一放寒暑假我和弟弟就在老家村里和爺爺奶奶在一起。爺爺年輕時當過老師,我們一回來,爺爺就準備好了毛筆和紙張讓我們寫“仿”,或者講些故事,我們聽得最多就是他講的《史闕疑》的故事。我們在炕上蹦踏著,歡笑著。有時候想父母了,爺爺奶奶看見我們不開心,給我們在墻上做手影,就如同過去的皮影戲一樣。爺爺用雙手模仿老牛、馬、小白兔、小雞等動物,惟妙惟肖,樂得我們哈哈大笑。我和弟弟也學會了一兩樣,用雙手對著墻頭,互斗起來,你咬我一下,我就要咬你兩下。我這個當哥哥的從來不知道忍讓,直至把弟弟斗哭為止,這時候爺爺就來替弟弟維權(quán),讓弟弟咬我?guī)紫拢阄叶窋×?,他才破涕為笑。土炕上我們童年嬉鬧的氣氛,令我念念不忘。
在土炕的一角放著一臺紡車。我們玩累了就睡下了,一覺醒來看見奶奶一手搖著紡車,一手拉著棉絮。棉絮在奶奶手中,隨著紡車的搖動操作,變成線頭,纏在紡車的線穂上。紡車發(fā)出“嗡嗡”的響聲,像一曲美妙的音樂,有著催眠的作用,不知不覺我們又進入了夢鄉(xiāng)。
那一年,父親買了一臺十四英寸的黑白電視機,那時候電視還不是很多。從此每天晚上,我都能坐在炕頭欣賞精彩的電視劇,土炕上的生活有著現(xiàn)代化的氣息,更加豐富多彩。記得那天晚上放映《鐵道游擊隊》,許多鄰居朋友都來到我家,屋子里實在太小,我家土炕上坐滿了人。奶奶連忙端來瓜子、茶水,土炕上如同過節(jié)一樣,談笑風生,熱鬧非凡,因為有了土炕才有了鄉(xiāng)鄰之間淳樸的情感。
土炕伴隨著我們走過了童年,走過了小學中學大學。漸漸的我們長大成人,但是那份溫暖記憶猶新。爺爺去世后,父母把奶奶接到了城里,老家房子也空著了,但每隔一段時間我們總會回到村里老家打掃衛(wèi)生,都會在土炕上座座,守在土炕上,感受著過去的情懷。
樓房有壁掛爐暖氣,但是奶奶從來都是舍不得開暖氣,總是嘮叨著再熱也沒有農(nóng)村的土炕好。是呀,在這個鋼筋混凝土的城市,人與人之間被一道道防盜門隔開。有時候,奶奶一個人孤單地呆在屋子里,沒有人來串門,沒有親戚朋友間親熱的交談,沒有那連接感情紐帶的土炕,生活中似乎丟失了些什么……(規(guī)劃發(fā)展部 姚海鵬)
|
陜公網(wǎng)安備 61058102000140號